尚无内容。
  • 联系我们
  • |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在运行)
    澳门24小时官方网站及公告
    我院博士研究生覃祯俊研究成果在SCI刊物JGR-Oceans发表
    网站来源: 时间:2019年06月24日 10:21 点击数:

     

    我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覃祯俊作为第一作者,围绕南海大空间尺度珊瑚生理指标的种间差异及其生态意义的研究成果(Spatial and Intergeneric Variation in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Coral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sights Into Their Current State and Their Adapt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Stress),近期在国际SCI二区Top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发表。

    众所周知,由异常高温引起的珊瑚热白化对世界范围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珊瑚对高温敏感性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南沙群岛(~10°N)至大亚湾(22°50'N),对南海的6个珊瑚礁区采集654个珊瑚样本,对它们的生理指标(虫黄藻密度,Chl a含量和组织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合宏观生态数据和各区域的环境特征,探讨南海珊瑚在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种间的白化敏感性。结果显示虫黄藻密度,Chl a含量和组织生物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和种间差异。珊瑚种间分析表明,每个珊瑚礁区中的这三个生理参数均显示出块状珊瑚比枝状珊瑚拥有更高的数值。空间分析表明,这些生理参数在南沙群岛最低,在大亚湾最高,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有几个环境因素对这一趋势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海面温度和营养盐。此外,本文观察到这些生理参数和珊瑚白化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即枝状珊瑚通常比块状珊瑚白化敏感性更高。珊瑚群落组成和活珊瑚覆盖数据显示,南海块状珊瑚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在持续的全球变暖下,相对高纬度礁区很可能作为南海珊瑚的避难所。然而,南海北部的珊瑚礁区的活珊瑚覆盖度普遍很低,主要是因为南海北部珊瑚礁的避难所功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一条:我院本科学生主持的两项“大创”项目提前结题并获佳绩 下一条:我院宁志铭博士发表关于“珊瑚礁沉积物生源要素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论文

    关闭


  • 网站地图
  • |
  • 下载中心
  • |
  • 科研成果
  • |
  • 新闻动态
  • |
  • 通知公告
  • |
  • 关于我们
  • 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 -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 邮编:530004 网址:www.geliyavip.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