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27日,我院2024届海洋生物与生态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圆满结束。答辩分为四组进行。
第一组答辩会:
5月26日上午,黄沁愉同学在215会议室进行答辩。上海海洋大学林田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陈小燕副教授、裴继影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黄爱国助理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
黄沁愉同学(导师:苏宏飞副教授)论文题目为《珊瑚有机紫外吸收剂的污染特征及其潜在降菌多样性研究》。该论文通过检测鹿回头珊瑚礁区的9种有机紫外吸收剂含量,揭示了其在珊瑚礁区的污染特征;通过微生物培养,探究了3种有机紫外吸收剂对珊瑚共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离获得了降解有机紫外吸收剂的潜在菌株,丰富了珊瑚的共生微生物可利用资源。黄沁愉本硕均就读于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曾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学术竞赛中获奖,具有扎实的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硕士科研期间,黄沁愉同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与生态,曾前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课题研究,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2篇,SCI 论文1篇已返修,参与发表SCI论文3篇。
第二组答辩会:
5月27日下午,牛天祎、冯逸、韦雪露、曾心茹、扶亦辰同学在215会议室进行答辩。广西中医药大学高程海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王广华副教授、苏宏飞副教授、张曼博士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覃祯俊助理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
牛天祎同学(导师:梁甲元副教授)论文题目是《聚苯乙烯微塑料对虫黄藻Cladocopium goreaui 的毒理作用》。其研究内容主要与探究微塑料对珊瑚共生虫黄藻的毒性作用机制以及微塑料污染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相关。该同学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于2021年9月至我院就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与生态。读研期间以一作身份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发表论文一篇。曾获得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和“优秀学生”称号,并获得《第二十二届生态学大会研究生论坛》的口头报告优秀奖。
冯逸同学(导师:黄雯副教授)的论文题目是《南海澄黄滨珊瑚及其共生虫黄藻C15的群体遗传学特征与相互联系》。该研究以南海澄黄滨珊瑚共生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为澄黄滨珊瑚宿主及与其专性共生的虫黄藻C15群体分别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同时探究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基因流以及适应性位点等,为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珊瑚共生体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和适应性进化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冯逸同学本硕均就读于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与生态。读研期间,曾担任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以导师第一、学生第二的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热带海洋学报》上发表论文一篇:《造礁石珊瑚群体遗传学研究进展》。
韦雪露同学(导师:余克服教授)论文题目是《涠洲岛珊瑚共生功能体对季节性温度波动及极端温度胁迫的响应》,该研究以涠洲岛四个季节的澄黄滨珊瑚、秘密角蜂巢珊瑚、美丽鹿角珊瑚、丛生盔形珊瑚、交替扁脑珊瑚和粗糙刺叶珊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共附生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虫黄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性变化;通过室内控制实验,分析了涠洲岛优势珊瑚物种澄黄滨珊瑚在急性和慢性高温、低温胁迫下的最大光量子产量、共附生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韦雪露于2021年9月至我院就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与生态。读研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发表论文一篇。
曾心茹同学(导师:韦芬讲师)论文题目是《基于分子标记和eDNA技术在造礁石珊瑚分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其研究采取分子标记技术和eDNA技术,结合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对涠洲岛造礁石珊瑚进行物种鉴定以及调查该海域石珊瑚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将丰富该地区造礁石珊瑚的分子数据,为传统形态学分类提供支持和补充。曾心茹本科毕业于岭南师范学院,于2021年9月至我院就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与生态。读研期间,担任21级研究生班班长和院研究生会办公室负责人,以第一作者分别在《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和《Israeli Journal of Aquaculture - Bamidgeh》发表学术论文。
扶奕辰同学(导师:余克服教授、陈小燕副教授)的论文题目是《野火排放物质湿沉降对美丽鹿角珊瑚和海孔角蜂巢珊瑚的影响研究》。其研究以美丽鹿角珊瑚和海孔角蜂巢珊瑚为研究对象,通过野火模拟系统获得湿沉降溶液,探究了野火排放物质湿沉降对珊瑚-虫黄藻共生关系、虫黄藻群落组成和珊瑚热耐受性的影响作用,揭示了野火排放物增加珊瑚白化风险的机理,为深入认识珊瑚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扶奕辰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于2020年9月至我院就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与生态。读研期间,于2021.9-2022.9担任20级研究生班团支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发表论文一篇:“The effects of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in coral-algal phase shifts on remote coral reefs”。
第三组答辩会:
5月27日下午,韦雨鑫、李劲、黄珊、潘能斌同学在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215会议室进行答辩。广西民族大学王一兵研究员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梁甲元副教授、陈小燕副教授、黄雯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郭泽军助理教授担任答辩委会秘书。
韦雨鑫同学(导师:陈飚助理教授)论文题目是《南海石芝珊瑚群体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模式》。其研究所获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钻孔岩心化石与种群历史动态分析,构建了南海石芝珊瑚群体长时间尺度的演变规律、进化辐射及其与地质历史事件的关系;(2)通过解析南海南部高温环境下的石芝珊瑚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揭示了南海石芝珊瑚宿主进化辐射、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其与珊瑚热适应性之间的关系;(3)通过分析南海不同纬度、岛礁、地貌带鳞状石叶珊瑚微生物群落动态与功能特征,阐明了南海鳞状石叶珊瑚共生功能体的环境适应策略。韦雨鑫本科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2021年9月至我院就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与生态。读研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广西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课题的研究,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SCI论文一篇,在北大核心期刊《热带地理》发表论文一篇。
李劲同学(导师:王广华副教授)论文题目是《珊瑚噬纤维杆菌-黄杆菌 (Cytophaga-Flavobacteria)的纯培养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该研究对涠洲岛多种珊瑚的共附生细菌进行纯培养,发现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细菌是涠洲岛多种珊瑚细菌纯培养的优势类群。两株细菌新物种经多相分类鉴定,建立了一个新科,两个新属。同时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珊瑚来源的细菌通常具有丰富、独特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特征。此外,这些细菌的代谢通路注释结果显示,它们可能为珊瑚共生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等代谢产物。读研期间,担任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党委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一篇SCI论文:《Splendidivirga corallicola gen. nov., sp. nov. and Agaribacillus aureus gen. nov., sp. nov., two bacteria isolated from coral Porites lutea, and proposal of Splendidivirgaceae fam. nov.》。
黄珊同学(导师:张曼讲师)论文题目是《涠洲岛十字牡丹珊瑚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及适应性评价》,主要通过生理指标检测、转录组测序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深入解析珊瑚宿主、共生虫黄藻和共附生细菌在海洋热浪和季节性陆上暴露影响下的调控策略,揭示了十字牡丹珊瑚宿主能量代谢和先天免疫等方面的多元化基因调控机制以及珊瑚共附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为理解高纬度珊瑚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生存潜力提供了重要参考。黄珊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与生态,读研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多次前往涠洲岛开展海区珊瑚礁生态调查工作,并以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珊瑚礁领域经典权威期刊Coral Reefs上发表了题为“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t heat tolerance of the scleractinian coral Pavona decussata”的研究论文,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海洋领域经典SCI刊物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signatures of two scleractinian corals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n response to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events”的研究论文。
潘能斌同学(导师:覃祯俊助理教授)论文题目是《南海帛琉腔星珊瑚水螅体与骨骼微生物时空差异及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其研究基于珊瑚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了南海帛琉腔星珊瑚水螅体与骨骼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差异及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具体从下列三部分的研究进行:(1)通过对比南海热带礁区西沙群岛浪花礁与亚热带礁区涠洲岛的帛琉腔星珊瑚微生物群落结合当地海域环境参数进行空间差异分析;(2)对比四个季度亚热带礁区涠洲岛帛琉腔星珊瑚微生物群落结合当地海域环境参数进行季节性波动分析;(3)对亚热带礁区涠洲岛帛琉腔星珊瑚开展急性和慢性高温/低温胁迫实验探究亚热带礁区涠洲岛帛琉腔星珊瑚微生物群落对高温/低温胁迫的响应。潘能斌本硕均就读于澳门24小时用心打造,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与生态。读研期间,参与我院研究2023年度研究生学术论坛做口头报告,曾多次前往涠洲岛出海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广西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课题的研究,以第二作者身份(导师一作)在《Coral Reefs》发表SCI论文一篇。
参加论文答辩的同学均顺利完成学修计划并取得较好的成果,每名研究生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分别汇报了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和目标、实验数据和主要结论、论文创新点和研究展望等,系统汇报了在校3年所开展的工作,并回答了答辩委员的提问,体现了我院研究生教学规范化、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毕业生都达到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文字作者:答辩学生、答辩秘书、教研室主任
图片作者:答辩学生